内容信息

武当地名的由来及武当道教的起源与演变

内容简介

    武当,这个两千三百多年前繁衍产生的文化符号,至今已沉淀为华中道教旅游圣地--武当山,形成了传承千古的武当文明。1994年,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。然而,武当地名缘何而来,武当山名何时出现,武当道教何时产生,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。

主要内容

【字体: 
  •   (两宋)→

      两宋时期是武当山真武神信仰兴起和武当道教形成的时期。真武本称玄武。玄武为中国古代神灵“四象”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之一,是道教的护法神。玄武在宋代成为武当道教供奉的主神。玄武即玄天上帝。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,非常信奉鬼神天道,把自己景德年号专门改为带有神秘色彩的 “大中祥符”年号,这期间开始信奉玄武神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因避圣祖赵玄朗讳,将玄武改称真武,因此也号称北方真武将军。北宋京师开封初营建有真武祠,行伍士卒多奉信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:天禧二年(1018年)闰四月,皇城司奏言有醴泉出真武祠侧,疫病者饮之多愈。宋真宗命令就地建了祥源观,并封真武号为 “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”。宋真宗时期,《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》、《太上说真武本传妙经》、《真武启圣纪》等道书中,称真武为净乐国太子,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,得道后成功飞升,玉帝闻其勇猛,敕镇北方。北宋道经认为武当山是真武神的发源圣地。宋代《图经》称“今五龙观即其隐处”。有了宫观,才能有神像供奉的场所。宋宣和年间(1119-1125年),众道士在武当山建紫霄宫奉祀真武,宋徽宗给以“敕额文据”。这一时期,武当山道士还修建了王母宫、紫虚宫、紫极宫、大顶天柱山峰石殿及铜亭等宫观近二十处,大部分宫观集中在紫霄宫和五龙观附近。

      北宋灭亡后,武当山地区是南宋与金对峙的胶着地带,武当山初建宫观“百年之中、三罹劫火”。南宋时期,各位皇帝仍虔诚奉祀真武神。宋高宗时在临安(杭州)孤山新建了“四圣延祥观”。孝宗时(1163-1189年),因为真武像“肖上御容”,即真武与孝宗相貌相似,孝宗把自己的藩邸改为 “佑圣观”。由于皇室奉祀真武,因此武当山道教很快复苏起来。绍兴辛酉年(1141年),茅山高士孙元政入武当山复修五龙诸庙,宋高宗诏赴阙廷,符水称旨,敕度道士十人。孙元政长期在武当山传道,形成了独立的五龙派,融儒、释、道三教思想,以奉真武神为雷部祖师,传习上清五雷诸法,介导“内丹外用”、“内道外法”,实施符水、禳禬、驱邪之术。由于对真武神信仰的传播,民间信士到武当山朝圣进香的民俗开始兴起。

      (元朝)→

      元朝重视武当道教也是以崇拜玄武神开始。据有关碑铭、典籍记载,元朝正式建立前,蒙古国大汗忽必烈为神化自己的统治,奉祀玄武。元朝建立后的诸帝也信奉玄武并重视对武当道教的扶持,武当山宫观因朝廷的重视不断涌现,其建筑布局基本根据真武修道神话设计,并结合了自然景观布局。据元代文献记载,武当山当时已有 “山列九宫八观”,加上堂、庵、岩庙道院等共70余处。其中著名的南岩 (真庆宫)石殿为张守清所创建,至今高悬于紫霄岩绝壁之上。元代武当道教规模空前,因此产生了许多有关武当山的史志文献。五龙宫道士刘道明为宣传记载武当山水风物、玄帝及道家灵迹,撰成《武当福地总真集》三卷。后来的著名道士张守清及其弟子编纂了 《玄天上帝启圣录》(八卷)、 《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》、 《启圣嘉庆图》等道经志书。武当道教因此而远播海内。元代末年,武当山宫观庙庵又大部分“毁于兵燹”。

    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 下一页

【字体: 
武当新闻录入:张红艳    责任编辑:张红艳 

更多关于 武当地名的由来及武当道教的起源与演变 的文章

最新推荐

继续阅读

中国武当网
  • ECR

    鄂ICP备080043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