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信息

朱棣为何大修武当

内容简介

    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,于永乐九年开始大修武当宫观。这一工程役“丁夫三十余万”,历时十四年,共建成净乐、玉虚等九宫,太玄、元和等八观以及庵堂、岩庙、祠亭等共三十三处建筑群。

主要内容

【字体: 
  •   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,于永乐九年开始大修武当宫观。这一工程役“丁夫三十余万”,历时十四年,共建成净乐、玉虚等九宫,太玄、元和等八观以及庵堂、岩庙、祠亭等共三十三处建筑群。通往武当山金顶的一百四十华里神道两旁“五里一宫十里庵,丹墙翠瓦望玲珑”,后人称这一工程“诚旷世之极盛,万古之奇观也”,并说这是“补秦皇汉武之遗”。

      明成祖创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,其工程规模的宏伟,建筑工艺的精湛,不仅是中国古代规划、设计、建筑的典范,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。朱棣不仅创建武当宫观,崇封武当山为 “大岳太和山”,使之地位超过了五岳,还在全国钦选道士到武当山办道。这已说明武当道场已成为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御用家庙……

      那么,朱棣为什么要大修武当呢?

     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《武当歌》中有这样一句:“人间大小七十战,一胜业已归神功。”是说,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兵靖难,为时三年,经历七十多场战役,打进南京,从侄儿建文皇帝手中夺得皇位。朱棣把取得的胜利说是玄武神相助的结果。建文四年 (公元1402年)六月,朱棣率军进入南京,即皇帝位。同年七月则遣神乐观提点“祭北极真武之神”,目的是向天下百姓表明他当皇帝是得到真武神保佑的,因此他要酬报神恩……

      靖难起因

      明太祖朱元璋死了以后,皇太孙朱允文继位,年号“建文”。在这之前,朱元璋封了九个儿子在外当塞王,这些王统称为藩王,都靠近边地,每年训将练兵,塞上有事,就可以提兵抵御,所以都有重兵在手。

      建文帝一即位,就按照老臣齐泰、黄子澄的建议,开始削藩,即公开削除其王号。首削周王,将其人及几个儿子禁锢于京师,接着被废的是湘王朱柏……建文帝即位后一年内,就连废除了5个藩王。

      燕王朱棣当时就藩北平,虽尚没被削,但也防范严厉。其部下精锐兵马全被调离,北平周围又有大军驻守,城内也有朝廷派来的军队,时刻监视着燕王的举动。朱棣感到形势越来越急,一方面加紧做起兵准备,一面装病佯狂,采取各种办法迷惑朝廷。不久,建文帝发出密诏,逮抓燕王。燕王得知此事,立即把谋士姚广孝召来,密商举兵之事。

      三次神助

      正当众人密商举兵之事时,恰巧来了一阵暴风雨,屋檐上的瓦落下数块。姚广孝解释道,这是吉祥之兆:“殿下没听说过吗,‘飞龙在天,从以风雨’。屋瓦坠地,这是上天示意,要殿下换住黄屋了。”旧瓦附地,换住黄屋,也就是说很快要当皇帝了。燕王听了姚广孝的一番解释,顿时转忧为喜,决定马上起兵。

      朱棣起兵后,三天便“城中大定”,控制了北平。接下来就召集将士,正式打出了“奉天靖难”的旗号,举行誓师。

      在白沟之战中,朱棣率劲骑逆击,虽连杀数十人,但阻挡不住敌军的攻击。正在这双方拼杀的关键时刻,忽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,一阵旋风突然刮来,将南军的大旗刮倒。大旗一倒,指挥系统便出现混乱,南军阵地顿时也混乱起来,攻势大为减弱。燕王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,麾军猛冲……于是南军全线崩溃。

      在随后的夹河战役中,两军短兵相接,相持不退。这时,一阵狂风从东北方向刮来,使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南军处在西南方向,正好逆风,将士们睁不开眼。燕军在这种有利形势下,乘风大呼,纵骑兵横击,南军立刻溃不成军,弃甲而逃。燕军乘胜追击,一直追到滹沱河边,南军被杀和溺死者不可数计。

      白沟河、夹河战役,都是生死存亡的决定性之战。之后,燕王绕过山东,长驱金陵,靖难之役遂以燕王的胜利而告终。

      朱棣夺得皇位后,年号永乐。朱棣把靖难战场上发生的许多偶然现象及其取得的一切胜利,都说成是玄武神相助的结果,从而在夸耀玄武神 “威灵感应”的同时,又给“靖难”继统抹上了“君权神授”的神圣色彩。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,难免让人说他违反礼法,“篡夺嫡统”,因此大修武当,也是在向天下宣称,他起兵靖难和承继大统始终得到玄武神的 “阴翊默赞”,利用在民间很有影响的神灵为自己篡嗣正名。

【字体: 
武当新闻录入:张红艳    责任编辑:张红艳 

更多关于 朱棣为何大修武当 的文章

最新推荐

继续阅读

中国武当网
  • ECR

    鄂ICP备080043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