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信息

八百里武当山指何处

内容简介

   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,史书和学术界都称武当山为 “八百里武当山”,到底哪里是八百里的范围呢?世人少知!在历代史书中有不少关于武当山的记载,但明确指出具体范围的几乎没有;大致范围在元代以前又各不相同,元代以后才形成“八百里武当山”的固定说法。

主要内容

【字体: 
  •  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,史书和学术界都称武当山为 “八百里武当山”,到底哪里是八百里的范围呢?世人少知!在历代史书中有不少关于武当山的记载,但明确指出具体范围的几乎没有;大致范围在元代以前又各不相同,元代以后才形成“八百里武当山”的固定说法。

      南朝刘宋人郭钟产 (约450年)所写的 《南雍州记》中记载“武当山,广圆三四百里”。(当时1里约合今0.88里)到了宋代乐史(930-1007)所写的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“武当山,区域周回四五百里”,(宋代1里约合今0.93里)面积有所扩大。元至元28年(1291年)武当道人刘道明所著的《武当福地总真集》中记载“武当山,周回六百里”。然而刚过二十几年,约成于延佑元年(1314年)的《大元敕赐武当山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》(碑如今仍存放在五龙宫大殿南侧)中记载“武当山根蟠八百里”。与此同时另一块碑《大元敕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》(碑如今仍存放南岩宫东配殿岩下)中也记载了“武当山蜛地八百里”(元代1里约合今0.93里)这两块碑乃是“八百里武当山”的最早的见证。

      明成祖朱棣在大修武当山期间,于永乐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下圣旨 (公元1418年)《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》中称“武当山蟠蜛八里余里”并将其全部内容刻碑立于玉虚宫、五龙宫、净乐宫、南岩宫、紫霄宫五宫之中。从那时起,“八百里武当山”的说法形成定制,传遍天下,更为后代史书、文学作品所引用。在这之前记载都只说明武当山范围概数,没有具休范围起止点。直到成化二十年(1484年)宪宗朱见深于六月初六日在 《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》的圣旨中称“朕维大岳太和山,乃玄帝显灵之地也。形胜蟠蜛八百余里,东至冠子山,西至鸦鹕寨,南至麦凹,北至白庙儿。”此时才由皇帝划定武当山的具休范围。实际上就是当时均州所管辖的汉江以南的大部分行政区域。当时均州与今丹江口市行政区基本相同。冠子山即在今丹江口市与谷城县交界的大界山附近。麦凹在今丹江口市与房县交界处的界牌垭与分水岭之间。鸦鹕寨在今十堰市茅箭区擂鼓抬附近。(十堰市成立之前原均县与郧县交界处)白庙儿在今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白庙村,距原江汉河道约50里。依此范围,沿山地高低起伏区域周回实有八百多里。(明代1里约合今0.96里,前文中的“方圆”、“周围”、“根蟠”、“蜛地”、“蟠蜛”都是指武当山的“区域周回”即周长。)

      古代对山或山脉的划分依据不知是否和今天相同,明宪宗对武当山的划分明显是依均州管辖的行政区域为界。但是武当山周边全是山,与武当山是山连山,岭连岭,均州辖区内是武当山,辖区外就不是武当山吗?这不附合当代地理学对山或山脉划分依河流或低地为界的规律,一般以大江大河划分大山,以小河划分小山。如:渭河、黄河以南,嘉陵江上游以东,汉江以北,豫东平原以西包括陕西、河南、湖北在内的大面积山区是秦岭山脉。又如:汉江以南,嘉陵江以东,长江以北,江汉平原以西包括四川、陕西、湖北的广阔山地是大巴山脉。在湖北境内大巴山又被几条河流区分为神农架、荆山和武当山。其中武当山以天柱峰为中心,向东100多里是南河,向西100多里是堵河,向北约100里是汉江,向南约100里是房县马栏河、秦口河。由这几条河把武当山包围起来,同时也把武当山四周的山明显区分开,形成武当山独立山系。

      在卫星地图上,用线测法:(即用细软无弹性的棉线,与地图上河流相重合并在起止点做上标记,拉伸后根据地图上比例尺即可算出河流的实际长度)从堵河与汉江交叉口 (郧县韩家洲)沿汉江到汉江与南河交汇口(谷城文家庄)的距离是154公里。从文家庄沿南河到南河在保康县珠藏的分叉口距离是83公里。从韩家洲沿堵河到竹山县城堵河与秦口河分叉口距离是82公里,从竹山县城沿秦口河经房县门古寺、叶家河、渭沟、军店镇、房县城、马栏河到珠藏距离是95公里。四段长度相加是414公里,合828里。与明代以来的“武当山八百余里”的说法相附合。

      根据以上结论,确定八百里武当山的实际范围就是:汉江以南,堵河以东,南河以西,秦口河、房县城、马栏河以北(以武当天柱峰为中心)的广大山区。

【字体: 
武当新闻录入:张红艳    责任编辑:张红艳 

更多关于 八百里武当山指何处 的文章

最新推荐

继续阅读

中国武当网
  • ECR

    鄂ICP备080043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