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信息

武术杂感录(之一)

内容简介

    我记得有位大科学家说过,一个大写的人,应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!要索取,更要给予。用我们传统的说法,就是一位有出息的人,应为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。我想,当一位有出

主要内容

【字体: 

  •     我记得有位大科学家说过,一个大写的人,应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!要索取,更要给予。用我们传统的说法,就是一位有出息的人,应为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。
        我想,当一位有出息的人创造了丰功伟绩,又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即应由自己或他人把这些伟绩和经验,不论用什么体裁,忠实地记录、整理和归纳、演绎出来,上升为某个领域的科学规律和系统理论,成为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共同财富,且传诸后世——这就是“立言”的归宿吧!
        我相信,为人民创造了幸福生活的人,人民是不会忘记的。他自己也能因此而得到幸福和满足。我也想,从事这种崇高的直接或间接的“立言”事业,也是对祖国、对民族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可贵的贡献。当今,武术界兴起一种编书、写书的热潮,为徒子徒孙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,那是值得倡导和赞赏的。我平常有一种激昂的心情,听说武友中有谁在编书、写书,我就为他感到特别高兴,如需要,我还愿助其一臂之力。其实,我对武术项目没有多大的发言权。具体到某个拳种,更是如此。但我对武术的兴趣特别大。这不是为了别的什么,就因为武术是我中华民族极其优秀、又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。促使武术这种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兴旺发达,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有识之士,包括全体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,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,去关爱它、扶植它,且殚精竭虑地去挖掘、整理,去继承和传播,以至把它发扬光大。 我愿做个弘扬中华武术的“义工”,愿为这个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,奔走呼号、摇旗呐喊。 经过一番思考后,我最近对武术的全面健康发展,提了两大意见。一是习武之人必须同时学好文化,且武术馆校应以文为主。为什么?这是因为武术是一种精邃和广袤的文化现象,要想真正掌握,没有一定文化功底是不行的。何况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方位需求,以及独生子女的家长们“望子成龙”或“愿女飞凤”的强烈意愿。我在写文章、武术论坛会或在武术馆校授课时,都顽强地阐明我这个观点,也得到了广大同好和师生们的赞同。二是我们想要武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发展,应给武术重新定位。不能只囿于当前把武术圈在“体育范畴”内。实事求是地说,体育远远包涵不了它。   武术崇尚武德修养,“武德”是它的灵魂,包含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”的大道理。武术还可以培养人的顽强进取、韧性战斗、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,能使桀骜不驯之辈,培养成为栋梁之材。我们应把武术作为一种“国魂”“国粹”——优秀的传统文化,来继承、来弘扬,如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一样,从幼儿园到大学,进入各级各类学校。我深信,二十、三十年后,就像外国朋友所理解的那样,不仅我们国家总理、国家主席会武术;而且元帅、将军、士兵,以至全国老百姓,都会武术。那该多好啊!为了更好地借用电视媒体的威力,我又呕心沥血地撰文,向中央电视台建议举办“CCTV武术电视大赛”,得到他们的肯定和重视。   
        太极拳,属于武术。有人说太极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。我想,至少也有数百年。它以攻防技击为核心,遵循中国古代太极阴阳学说之理而融人于武术,随着社会长期的发展和需要,由萌发而形成,继而逐步成长、繁衍、完善,以至于炉火纯青,渐渐派生出诸多拳派,成为当今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拳种。   
        弘扬太极拳,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事业。  
        人说太极拳是一种“哲拳”,我赞成。因它崇尚阴阳学说,遵循着一种圆的运动规律。其内涵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和人生哲理。如刚柔、快慢、开合、进退、上下、左右、前后等等对立统一的法则。   
        人说太极拳是一种“武拳”,我也这样认为。因为它仍以技击为核心,每一招式都具有攻防含意;虽以柔为主,仍以柔化刚,刚柔相济,如借力打力,牵动四两拨千斤。只是其技击性不像其他拳种那样彰显罢了。   
        人说太极拳是一种“文拳”,这也对头。因为它的内涵又深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。它的动作名称,如“白鹤亮翅”“青龙出水”“玉女穿梭”等,颇具诗意;“歌诀”“拳谚”,也素有武术“唐诗”之称;清人王宗岳著、被后人奉为研修太极拳经典的“民拳”,或说它是“人拳”“健身拳”,我觉得都很贴切。从各种武术拳种传播的实际考察,太极拳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海内外学练太极拳的平民百姓是最多的。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东方的人文哲学,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健身运动。曾有人预言:“21世纪,中国的太极拳将是世界人民最喜欢的健身项目。”   
        但我更感赞佩的是,有那么一大批先贤俊杰,或可畏后生,对武术太极拳前辈丰富的实践和人生的感悟,在那儿脚踏实地、皓首穷经地去研习、探索,一心一意地在继承、整理,发展、创新,并不遗余力地推而广之。   
        可当今有一种现象,值得我们三思而应自勉,有的人竟热衷于争“发明权”,抢“正宗”、闹“嫡传”,打击别的拳派,闹得不可开交,打口水仗,甚至对簿公堂。全忘了武林先辈们有关于“武德”的谆谆教诲,使我们这些武术爱好者也都感到痛心。   
        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:“党外有党,党内有派;党内无派,稀奇古怪。”现在我们可否套用一下,对武术界这样说:“拳外有拳,拳内有派;拳内无派,稀奇古怪?”!武术的拳种、门派,是客观存在;其正宗、嫡传,也是客观存在;其发展历史,更是客观存在。我们应该面对现实,承认拳种门派,相互关照,可不应闹“门派(户)之见”!我常想,你争这个、他争那个的,实际没有啥用。只要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,为武术、为热爱的拳种或拳派一心一意、默默耕耘,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,比什么都强。可喜的是有许许多多武术界的有识之士都是这样做的。我由衷地尊敬他们。   
        我怀念赫赫一世的武林先辈:如董海川以“神勇”誉世,郭云深以“崩拳”扬名,刘兰奇以“文武”载道,他们相互倾慕、相互切磋,以至“永结金兰”之好;嗣后,又有“不分畛域,清除界限”的“七侠结义”“九侠盟哲”(注),传为一时的佳话。   
        他们以大海的胸怀,弥勒的肚量,来面对人生、面对事业,面对拳派武友,令人肃然起敬!为我们后学做出了榜样。   
        注:“七侠”,即指八卦掌及形意拳名师尹福、程廷华、李存义、耿成信、周明泰、刘德宽、张占魁等消除拳种门派界限的结义;“九侠”,是指“七侠”之外,又有田静杰、刘凤春先后加入盟哲。 
【字体: 
武当新闻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
更多关于 武术杂感录(之一) 的文章

最新推荐

继续阅读

中国武当网
  • ECR

    鄂ICP备080043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