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信息

均陵

内容简介

主要内容

【字体: 
  • 丹江口市浪河镇薄家湾东周时期古窑遗址(资料照片)

      《辞源》P594注释〈均〉:“陶工使用的转轮。”

      《康熙字典》P224注释〈均〉:“造瓦之具,旋转者也。”董仲舒曰:“泥之在均,惟甄者之为。”

      这里的“陶工”是制陶的工人。“均”是制陶的专用工具——转轮。这种转轮是两个圆形木盘,用三根(亦有二根)木条相连(见照片1照片2),上盘小,下盘大,正中是个小圆孔,仅容一根立于地的圆木轴顶于上盘。陶工制陶时用脚蹬下盘转动;或用棍搅动下盘转动,带动上盘旋转。旋转的上盘就是制陶器或瓦的地方。这种简易木制的转轮就叫“均”。这种原始的“均”,至今仍然存在,现在仍为武当山周围各县市的陶工使用,所不同的是现在使用的“均”比较光洁小巧(见照片2)。

      《辞源》注释“陵”是土山。与均县境内的汉江、曾河和浪河等沿岸的地望——土山完全符合。“陵”是制陶的原始材料——泥土的产地,说明本地的古人拥有制陶的必要原料。而且考古证明,他们也确实在制陶方面有很高的成就。早在1958年至1959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均县境内发掘了18处古遗址,均在上述土山地区。其间出土的大量陶片和陶器,全部为手制和均制(详见笔者著作《武当早期文明》中的文章《“陶均”的发源地——武当山》)。值得一提的是,丹江口市地区制陶所采用的工具和技艺至今仍然很原始。例如浪河镇陶器窑厂有七八家之多,它们不仅使用原始造型的均,而且还用棍搅动均制陶(见照片3),就连制陶大件陶缸、罈等仍采用泥盘条法手工制作(见照片4)。

      综合上述,“均陵”的地理实体应当是制陶的工具“均”和制陶的原料“陵”(丹江口市都具备)。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,均陵是“均”的发源地、是陶的故乡,远古土著人用“均陵”来“注册”作为地名,并从此在我国成为独特的“专利”。据2001年丹江口市电信局编印的《国内长途直播电话区号》统计:全国的县市级行政区域共2351个,用“均”命名的只有“均陵”一个。这说明“均陵”这一县级区域的远古地名是独一无二的。全国只有丹江口市远古地名含“均”,叫作“均陵”。梁太清元年(547年),梁武帝增设均阳县;隋文帝开皇五年(585年)改丰州为均州,治所曰均州城;1911年,国民党政府改均州为均县,治所均州城又改称均县城,皆因“均陵”之故。1967年均县政府搬迁到均口;1983年8月均县改为丹江口市。这里所提的均陵、均水、均口、均阳、均州、均州城、均县、均县城等带“均”的称谓沿革就是推断该地区作为“均”发源地的铁证。可以肯定地说,均陵是“陶”的故乡,也是“均”的发源地。

      那么,“均陵”这一地名最早起源于何代呢?

    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 下一页

【字体: 
武当新闻录入:张红艳    责任编辑:张红艳 

更多关于 均陵 的文章

最新推荐

继续阅读

中国武当网
  • ECR

    鄂ICP备08004371号-6